研考丨清华、北大等高校研招推免生招生办法发布
时间:2021-09-16 来源:广西招生考试院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日前陆续公布2022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办法,拉开了今年推免生工作的帷幕。具有推免资格的考生要及时关注以下信息,避免错过推免机会。
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是全国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激励高校在校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创新、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是提高研究生选拔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免试,是指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必经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初试,直接进入复试;推荐,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按规定对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遴选,确认其免初试资格并向招生单位推荐;接收,是指招生单位对报考本单位的具有免初试资格的考生进行的复试和录取。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高等学校从具备下列条件的学生中择优遴选推免生: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对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经三名以上本校本专业教授联名推荐,经学校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审查,可不受综合排名限制,但学生有关说明材料和教授推荐信要进行公示;在制定综合评价体系时,可对文艺、体育及社会工作特长等因素予以适当考虑,但具备这些特长者必须参加综合排名,不得单列。高等学校可按上述要求制定推免生的具体条件,但应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
根据教育部《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要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简称“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tm),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截至规定日期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推免生推荐和接收办法由推荐学校和接收单位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制定并公布。所有推免生均享有依据招生政策自主选择报考招生单位和专业的权利,推荐学校所有推免名额(除有特殊政策要求的专项计划外),均可向其他招生单位推荐。凡按规定可接受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但不得只接收推免生。 各接收院校9月份已陆续发布2022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办法。9月23日起,推免生可在推免服务系统进行注册、查询本人推免生资格及相关政策,填报个人资料信息,网上支付。9月28日-10月20日,所有推免生均要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填写报考志愿、接收并确认招生单位的复试及待录取通知。考生可在规定日期内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招生单位及专业志愿。 具体流程为: 推免服务系统中推荐办法、推免生名单、复试录取办法及录取推免生名单等备案公开的推免招生信息,均由各推荐高校、招生单位提供,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在推荐高校和招生单位网站进行公开公示。当年推免生可在规定时限内查看本人报考并参加复试的招生单位相关专业的同层次、同类别推免生录取名单及相关录取信息。
考生在申请免试前要关注接收单位发布的报名说明。大部分院校在“推免服务系统”正式开通前会要求考生在学校规定的网址进行网上预报名。 以下是部分高校2022年 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办法 可复制链接在网页查看 ↓↓↓ 清华大学:https://yz.tsinghua.edu.cn/info/1008/2017.htm 北京大学:https://mp.weixin.qq.com/s/aITUZaZwDoZViFH438iVFQ 中国政法大学:https://mp.weixin.qq.com/s/5WKDTBHr6w9DU5M1An700g 中国农业大学:https://mp.weixin.qq.com/s/eWUaugszFdDJrtf7TiKipw 北京交通大学:https://mp.weixin.qq.com/s/d8HYxzAK8nWtHpRcBh6ukA 国际关系学院:https://yjszs.uir.cn/c/2021-09-08/617149.shtml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https://yjs.cueb.edu.cn/zsks/zsdt/127033.htm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https://yjs.cumtb.edu.cn/info/1020/2634.htm
- 上一篇: 广西高考综合改革政策解读50问
- 下一篇: 跨专业考研: 合理规划 全力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