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强基计划政策大调整,对考生报考有何影响?
时间:2025-05-13 来源:
强基计划于2020年开始实施,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截至目前,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已全部发布。
与2024年相比,部分高校今年强基计划招生政策有调整,主要呈现以下四个方面。
根据部分高校的招生简章中的招生专业来看,2025年,不少高校的招生专业(方向)扩容。
如北京理工大学新增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这一专业将填补国内高端材料领域空白,与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培养,毕业生可参与“天宫”系列项目。电子科技大学新增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数理基础科学专业,分别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和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武汉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新增智能科学培养方案,依托人工智能学院培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类新增飞行器制造工程、空天材料培养方向;重庆大学新增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等。
2025强基新增专业高校多,类型丰富,让考生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
2025年强基计划另一大利好政策就是扩招趋势明显,从招生省份扩容到新增招生专业,无不预示着招生人数的增加。
同时2025年众多高校官宣本科扩招,扩招名额分别投入到统招和强基等特殊招生中是非常有可能的。
如:电子科技大学新增面向江苏、湖北、陕西和山西4个省份招生;中海洋新增面向重庆、上海、吉林、云南和甘肃5个省市招生等。
在强基不断扩招的情况下,无论是高考大省,还是部分教育资源相对较少省份的考生,都将迎来更多尝试报考强基的机会,同时也让考生有了更多入围校测与成功上岸的机会。
强基计划招生中,考生报名后,高校通常会安排校测。2022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率先将校测环节安排在高考结束后、高考出成绩前,校测分为初试和复试。高校依据初试成绩、招生计划和入围倍数确定复试名单。近几年,更多高校加入这一阵营。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规定,符合报名条件且完成报名的所有考生都可参加学校组织的初试(形式为笔试)。
目前“初试+复试”模式各院校在选拔流程上基本一致,高考成绩公布后,高校按照高考成绩占85%、校考成绩占15%的比例合成综合成绩,确定预录取名单。
这一政策校测权重增加,整体利好擅长校测考试及拥有竞赛经历的考生,更可能实现实质性降分录取,且降分幅度大。不过高考后即校测,备考时间过短,考生要做好整体规划。
往年,竞赛生只要获得全国奥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高考成绩达到相应控制分数线,就能直接入围很多高校的测试,拿到校考入场券。今年,部分高校对竞赛生不再单设报考通道、不单列计划,竞赛生与其他考生一样报名、选拔,不再享受直接入围资格。
比如,大连理工大学招生简章的报名对象中,要求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精神、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取消了以前竞赛生直接入围复试的优惠。
这一政策调整,标志着强基计划在人才选拔理念上的重大转变。未来高校选拔人才,将不再单纯依赖竞赛成绩这一单一指标,而是更加注重考生在高中阶段形成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
今年,更多的高校对高考单科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敞开怀抱,单科成绩达到相应标准,直接破格入围。
北京师范大学规定,数学单科成绩达145分及以上或物理、化学、生物其中之一单科成绩达100分或理科综合成绩达285分及以上,且在理科组(高考改革省份考生须选考物理和化学)计划数5倍至7倍(含)之间的考生,其高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份同科类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即可破格入围学校考核。
华中科技大学明确,高考成绩不低于考生所在省份高考满分的80%的考生,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专业要求高考数学单科成绩145分及以上;物理学专业要求高考物理单科成绩为满分;化学、基础医学专业要求高考化学单科成绩达到满分的98%及以上,可破格入围。
这一政策对数学、物理等单科成绩优异的考生优势被放大。
总体来看,今年强基计划政策对考生利好!想冲的同学可以抽出一点时间认真研究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了解清楚再考虑报考。